close

  距離五一假期還有20多天,但中紀委已提前“打招呼”:五一前後頂風違紀,一律公開曝光。(4月5日《新京報》)
  這很像是一劑“預防針”,而且在節氣來臨前打出,用意十分明顯。毫無疑問的是,近年來,這樣的“預防針”常用,做到了“逢節必發”(清明例外),效果確實也不錯。有人質疑,這樣做有“突擊”、“應急”之嫌,有悖法治思維,可我們必須承認,沒有這樣的“突擊”,恐怕情況更糟糕。我們還需要正視的現實是,正是因為“四風”問題“逢節必發”,故而才有了“禁令”的“逢節必發”,老實說,“一放就亂”的問題還沒有根治。
  “一放就亂”的癥結當然在於權力還沒有被真正的關進籠子,顯然,這需要一個過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“逢節必發”之後,禁令的震懾作用得到了發揮。例如去年中秋、今年元旦和春節,中紀委都曾下發嚴禁公款送禮等節日禁令。節日過後,中紀委官網“曝光台”欄目則“連播”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發現的典型案例,涉案官員全被實名曝光,既大快人心,也彰顯了黨反腐倡廉的決心。
  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,禁令的生命在其背後的“違禁成本”,成本夠高,效果則好,反之,則差。消息稱,4日下午,中央紀委召開黨風廉政建設新聞宣傳通氣會。在會上,中紀委副書記吳玉良表示:“五一”是“四風”問題高發期,要暢通舉報渠道,引導群眾舉報黨員領導幹部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,及時公佈處理結果,對查處的頂風違紀案件公開曝光。
  “逢節必發”禁令,的確折射出我們對黨員幹部管理還不夠規範化、制度化,但是在法治建設過程中,這樣的現象和過程不可迴避。路要一步步走,建設也是一步步來。筆者相信,在黨和政府不斷地制約權力,推進信息公開後,權力會被馴服,關進制度的籠子,好好地為人民服務。
  禁令“逢節必發”還折射出某些黨員幹部的素質不夠高,讓黨和人民放心不下。他們一到“節氣”,遇到了合適的“溫度”,毛病就會發作,那些在節氣里管不住自己的口和手而被曝光的黨員幹部就是明證,且不止一個兩個。
  對此,筆者認為,黨員幹部的教育應該持續加強,外部的管理和約束也當持續給力,否則,某些黨員幹部的“病”是治不好的。
  文/羅翰軒  (原標題:紀委禁令“逢節必發”為哪般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lejrqvo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